胡柚果实采后枯水的研究

被引:54
作者
陈昆松,张上隆,李方,陈青俊,刘春荣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衢州市柑桔科学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柑桔,枯水,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6.309.3 [];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胡柚果实贮藏前期(62天),果皮组织中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趋缓慢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上升,随后SOD活性持续增加,POD活性略有下降并维持较高水平,果肉组织中的SOD活性则呈相反变化,前期活性增加,于第62天达最高,之后持续下降,但POD活性很低,且变化无规律。随着果皮中SOD活性的增加和果肉中SOD活性的下降,果实开始出现枯水(贮藏120~130天),并日趋严重。贮藏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减少趋势,但前者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后者。100mg/kgGA3处理可减缓贮藏过程果皮组织中的SOD和POD活性变化、推迟果肉组织中SOD活性高峰的出现、提高果肉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果皮中的可溶性糖水平,显著地减轻果实枯水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