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中南部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

被引:9
作者
张波
张敏
戴芳群
金显仕
机构
[1]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黄海中南部; 脂肪; 蛋白质; 能量含量; 季节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2005年4月2006年7月期间,在黄海中南部水域采集了8种重要的经济鱼种和小型饵料鱼种(小黄鱼、赤鼻棱鯷、凤鲚、黄鲫、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以及8种无脊椎动物(脊腹褐虾、鹰爪虾、葛氏长臂虾、中华管鞭虾、口虾蛄、日本枪乌贼、火枪乌贼和双斑蟳),共计5510尾样品。通过对这些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探讨了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种间差异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黄海生态系统中的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间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脂肪和能量含量将其分为3组:(1)赤鼻棱鳀、凤鲚和黄鲫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较高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8.24%,能量含量为7.15kJ/g;(2)小黄鱼、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相对较低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4.82%,能量含量为5.46kJ/g;(3)无脊椎动物的脂肪和能量含量最低,平均脂肪含量为1.81%,能量含量为3.78kJ/g。各种类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以脂肪和能量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幅最高达207%,能量含量的季节变幅最高达58%。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海洋鱼类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 [J].
张敏 ;
张波 ;
李春雁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85-390
[2]   南黄海三种石首鱼类的食性 [J].
薛莹 ;
金显仕 ;
张波 ;
梁振林 .
水产学报, 2005, (02) :178-187
[3]   越冬和产卵洄游期黄海鳀鱼对能量的利用差异 [J].
张衡 ;
张波 ;
金显仕 ;
赵宪勇 .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02) :144-149
[4]   黄海鳀鱼鱼体能值的季节变化 [J].
张衡 ;
张波 ;
金显仕 ;
赵宪勇 .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06) :7-12
[5]   黄海中南部水域鳀鱼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化 [J].
张衡 ;
张波 ;
金显仕 ;
赵宪勇 .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01) :9-14
[6]   东、黄海六种鳗的食性 [J].
张波 ;
唐启升 .
水产学报, 2003, (04) :307-314
[7]   黄渤海部分水生动物的能值测定 [J].
张波 ;
唐启升 ;
孙耀 ;
郭学武 ;
王俊 .
海洋水产研究, 1999, (02) :101-102
[8]   台湾红罗非鱼幼鱼水分含量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及比能值之间关系的研究 [J].
雷思佳 ;
叶世洲 ;
李德尚 ;
叶秀芝 ;
刘建钊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367-370
[9]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谢小军 ;
邓利 ;
张波 .
水生生物学报, 1998, (02) :181-188
[10]   黄海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摄食特征及其营养层次的研究 [J].
程济生 ;
朱金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6) :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