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能源效率问题的中国地区聚类

被引:12
作者
吕斌 [1 ,2 ]
王科 [2 ,3 ]
徐志强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3]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区域划分; 聚类分析; 收敛性;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4.001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传统区域划分方式多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出发,缺乏对拟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条件、发展状况以及能源效率水平差异悬殊,对各地区进行更为科学的聚类分组将有利于节能潜力的合理挖掘,同时可为针对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针对能源效率问题对中国30个省级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新分组后各组内地区能源强度变异系数的收敛性进行检验。根据选取的指标,将30个地区分为6组,重新分组后,各组均具有明显的特征;能源强度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能源强度变异系数曲线总体上呈倒U型变化规律,说明在组内能效差异水平到达峰值后,组内各地区的能源强度开始进入收敛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Revisiting world energy intensity convergence for regional differences [J].
Liddle, Brantley .
APPLIED ENERGY, 2010, 87 (10) :3218-3225
[2]   Distribution dynamics of energy intensities: A cross-country analysis [J].
Ezcurra, Roberto .
ENERGY POLICY, 2007, 35 (10) :5254-5259
[3]   能源消费结构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 [J].
田志勇 ;
刘丙午 ;
霍灵瑜 .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1, (01) :44-48
[4]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 [J].
李国璋 ;
霍宗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1) :11-16
[5]   中国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因素分解 [J].
李善同 ;
许召元 .
中外能源, 2009, 14 (08) :1-10
[6]   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国各地区的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分析 [J].
杨红亮 ;
史丹 ;
肖洁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4) :73-84
[7]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 [J].
师博 ;
张良悦 .
当代财经, 2008, (02) :17-21
[8]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董利 .
产业经济研究, 2008, (01) :8-18
[9]   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建议 [J].
戴彦德 ;
周伏秋 ;
朱跃中 ;
熊华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4) :29-37
[10]   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高振宇 ;
王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9) :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