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分析

被引:17
作者
黎裕
戴法超
景蕊莲
王天宇
杜金友
贾继增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抗病性; QTL; 分子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通过利用AFLP和SSR标记 ,对丹 340×沈 135的F2∶3 群体 (113个家系 )进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基因的遗传作图和QTL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2 )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 1999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4个QTL ,分别位于第 6、6、8和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4 9.9% ;对 2 0 0 0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6个QTL ,2个位于第 6染色体上 ,3个位于第 7染色体上 ,1个位于第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77.6 % ;第 10染色体上的QTL是 2年间共同的QTL ,来自抗病亲本沈 135 ;(3)对每个QTL(定量特征点位分析 ) ,均检测到加性和显性效应 ,但相对大小有不同 ,各QTL以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为主要遗传方式 ;(4)控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之间存在上位性互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221 / 12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黄斑病研究Ⅳ.品种抗病性鉴定 [J].
李贺年 ;
齐巧丽 ;
赵来顺 ;
李济宸 ;
苑凤瑞 ;
李君阁 ;
程起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64-68
[2]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J].
吕国忠 ;
陈捷 ;
白金铠 ;
王翠苹 .
植物保护, 1997, (04) :20-21
[3]   辽宁省玉米发生弯孢菌叶斑病 [J].
赵廷昌 ;
王文生 ;
徐秀德 ;
刘继国 ;
吕国忠 ;
白金铠 .
辽宁农业科学, 1996, (06) :42-42
[4]   玉米黄斑病在河北的发生 [J].
赵来顺 ;
田学军 ;
李玉琴 ;
张志铭 .
植物病理学报, 1995, (04) :360-360
[5]   玉米自交系黄早四“黄斑病”的调查研究 [J].
段双科 .
植物保护, 1984, (06) :12-12
[6]  
AFLP markers in a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maize: codominant scoring and linkage group ditsribution[J] . P. Castiglioni,P. Ajmone-Marsan,R. van Wijk,M. Motto.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9 (3)
[7]  
Dynamic gene action at QTLs for resistance to Setosphaeria turcica in maize[J] . H. G. Welz,A. W. Schechert,H. H. Geiger.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9 (6-7)
[8]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southern corn rust in tropical by corn-belt maize populations [J].
Holland, JB ;
Uhr, DV ;
Jeffers, D ;
Goodman, MM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8, 96 (02) :232-241
[9]  
Molecular-marker-facilitated investigation of host-plant response to Exserohilum turcicum in maize ( Zea mays L.): components of resistance[J] . P. J. Freymark,M. Lee,C. A. Martinson,W. L. Woodman.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4 (3)
[10]   QTL ANALYSIS OF TRICHOME-MEDIATED INSECT RESISTANCE IN POTATO [J].
BONIERBALE, MW ;
PLAISTED, RL ;
PINEDA, O ;
TANKSLEY, S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4, 87 (08) :97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