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浑浊带含沙量的潮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14
作者
时伟荣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上海 
关键词
河口浑浊带; 高浓度悬沙层; 重新悬浮; 底层含沙量;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测数据显示在长江口南槽浑浊带内,近河床含沙量在很多情况下在转流后1—3h内出现峰值,在涨、落急流速最大时含沙量却迅速下降。本文利用实测数据计算了不问潮时的泥沙垂向紊动扩散系数,发现它与底层含沙量有类似的变化过程,结合近底层高浓度悬沙的迁移,认为转流后出现的含沙量峰值主要是由于憩流期沉降到河床的悬沙重新悬浮引起的。重新悬浮是浑浊带的重要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12 / 4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On estuairne cohesive sediment suspension behaviour. Mehta A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1989
[2]  
Study of fine materials in suspension in the estuary of the Loire and its dynamic grading.Estuarine and Coastal Mar. Gallenne B. Science .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