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丘形反射的解释及其与礁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蒲仁海
徐怀大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西安,,北京,
关键词
礁丘; 盐丘; 风化残丘; 礁演化;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8.05.012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T9—T10地震反射波组之间的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存在着许多丘形反射,其中一部分属于以藻类生物为主的藻丘类型,一部分为东部盐凹中的盐丘,一部分为奥陶系顶古风化壳残丘,其它丘形反射为绕射波、回转波、或者为地表静校不当引起的假象。奥陶系的礁丘一般规模很小,岩性以粘结岩为主,其孔隙发育好坏同风化残丘一样,主要取决于次生溶蚀作用。但礁丘生长过程中由于受海面波动影响,曾发生过多次暴露,形成多期溶孔。礁丘和古残丘都是寻找油气的较有利地带。
引用
收藏
页码:522 / 5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陕甘宁盆地煤系煤岩特征及成烃能力研究 [J].
王忠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0, (06) :1-12
[2]   礁的反射特征及解释 [J].
周长祥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6, (01) :69-76
[3]   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识别特征 [J].
范嘉松 ;
张维 .
岩石学报, 1985, (03) :45-59+97
[4]  
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M].曾鼎乾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