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非法集资地方立法的制度设计路径——以信任和风险控制为视角

被引:3
作者
周珏
机构
[1] 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法集资; 民间融资; 信任; 风险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8 [金融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我国现有的非法集资治理绩效低下,按照个体主义的进路分析,其原因在于现有治理措施没有阻止集资行为双方信任的建立。民间融资的历史与特点、政府治理技术的不足既促成了集资行为双方的信任,也成为了风险生成并集聚的渊薮。信任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信任蕴含着风险,市场上的融资双方要实现不同范围内的资金配置,就必须通过恰当的风险控制机制解除不同条件下的信任困境。因此,地方政府治理非法集资立法的制度设计路径就是让具有恰当风险控制机制的融资方式替代非法集资行为解决市场的融资需求和阻断非法集资双方信任的建立,并引导参与集资的群众以理性的方法解除信任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D].汪丽丽.华东政法大学.2013, 01
[2]   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的刑民界分 [J].
林越坚 .
财经科学, 2013, (01) :37-47
[3]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经济研究, 2005, (07) :35-44
[4]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 [J].
杨中芳 ;
彭泗清 .
社会学研究, 1999, (02) :3-23
[5]  
社会信任.[M].翟学伟;薛天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  
所罗门之结.[M].库特;谢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  
宏观与开放视角下的金融风险.[M].廖君沛等;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