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有机氮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中的作用与效果

被引:22
作者
卢红玲
李世清
金发会
邵明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淹水培养; 氮素矿化; 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可矿化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淹水培养法提取态可溶性有机氮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研究黄土高原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10种农田土样起始可溶性有机氮(SON)、矿质氮(Nmin)及间歇浸提长期淹水培养期间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累积量、易矿化和难矿化氮素矿化势(分别ND和NR表示)及其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分析SON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供试土样起始SON平均为23.9mg·kg-1,是起始可溶性总氮的28.8%、全氮的2.4%。淹水培养提取态可溶性氮(TSN)中,SON所占比例更高,几乎与铵态氮相当。经过217d淹水培养,浸提出的SON平均为118.1mg·kg-1,占TSN累积量的46.4%。ND与全氮关系密切:在不包括与包括SON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P<0.01)和0.88(P<0.01)。不同土壤ND和易矿化氮矿化速率(KD)差别很大,干湿砂质新成土和黄土正常新成土的ND小于土垫旱耕人为土。考虑SON后KD值减小,而难矿化氮矿化速率(KR)增加。【结论】淹水培养期间铵态氮累积量是评价可矿化氮的较好指标,不仅适宜于第一季作物,而且也适用于连续两季作物;SON累积量不能单独作为反映可矿化氮的指标,但用ND反映土壤可矿化氮潜势时,包括SON后更加准确;TSN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可矿化氮。铵态氮和TSN累积量及ND在反映两季作物土壤可矿化氮时效果更好,包括SON后TSN及ND在评价土壤供氮持久性时更具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73 / 10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几种生物测定方法的评价研究 [J].
金发会 ;
李世清 ;
卢红玲 ;
李生秀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07) :1422-1431
[2]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及特性 [J].
杨绒 ;
严德翼 ;
周建斌 ;
汪文霞 ;
马勤安 .
生态学报, 2007, (04) :1397-1403
[3]   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杨绒 ;
周建斌 ;
赵满兴 .
土壤通报, 2007, (01) :15-18
[4]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溶液中全氮含量的影响条件研究 [J].
杨绒 ;
赵满兴 ;
周建斌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107-111
[5]   陆地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研究进展 [J].
刘艳 ;
周国逸 ;
刘菊秀 .
生态学杂志, 2005, (05) :573-577
[6]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在氮素供应及转化中的作用 [J].
周建斌 ;
陈竹君 ;
郑险峰 .
土壤通报, 2005, (02) :244-248
[7]   土壤供氮能力研究方法进展 [J].
闫德智 ;
王德建 .
土壤, 2005, (01) :20-24
[8]   农业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 [J].
黄银燕 ;
陈绍红 ;
杨靖 .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04) :602-605
[9]   石灰性土壤起始NO3-N对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的影响 [J].
叶优良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3) :310-317
[10]  
土壤氮素矿化与土壤供氮能力——Ⅰ.旱地土壤氮素矿化两种培养方法之比较[J]. 付会芳,李生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