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裂斜坡形成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22
作者
冯文凯
黄润秋
许强
肖锐铧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震裂斜坡; 地震波效应; 震裂机理; 变形破坏机制模式;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9.06.020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震裂斜坡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范围广、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危害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其震裂机理及变形破坏机制模式,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震裂斜坡及其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在对强震中的地震波效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双面斜坡为例,首先对震裂变形的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强震中的体波效应将导致斜坡体处于量值和方向不断变化的拉-剪应力和反压应力的交替作用之下,其形成的拉-剪破裂效应和潜在的楔劈效应是斜坡震裂变形的重要力学因素之一。同时,面波效应将导致坡体表面处于鼓胀拉力和扭力的作用之下,是坡体表部整体震裂破碎甚至破坏的另一重要力学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均使坡体应力场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坡体(面)震裂变形甚至破坏更为严重。在此基础上,对强震中斜坡变形破坏的机制模式进行了归纳,认为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旋转-拉裂型、旋转-剪滑型、鼓胀-拉裂型和滑移-拉裂型。研究成果为震裂斜坡稳定性分析以及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其稳定性控制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8) :1525-1544
[2]   散粒体离心模型自组织临界性及地震效应分析 [J].
杨庆华 ;
姚令侃 ;
齐颖 ;
高召宁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11) :1630-1635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著, 1994
[4]  
高地震烈度区山体变形破裂机制地质分析与地质力学模拟研究[D]. 许向宁.成都理工大学 2006
[5]   地震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J].
祁生文 ;
伍法权 ;
刘春玲 ;
丁彦慧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16) :2792-2797
[6]   高边坡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J].
秋仁东 ;
石玉成 ;
付长华 .
世界地震工程, 2007, (02) :131-138
[7]   斜坡堆积体抗震加固措施离心模型试验 [J].
杨明 ;
姚令侃 ;
王建 ;
杨庆华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 (03) :335-340
[8]   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及对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的影响 [J].
张锐 ;
迟世春 ;
林皋 ;
张宗亮 .
岩土力学, 2008, (04) :1072-1076
[9]   堆石坝地震响应和地基液化分析 [J].
肖伟 ;
李泰来 ;
黄臣虎 .
岩土力学, 2008, 29(S1) (S1) :155-160
[10]   堆石坝地震响应和地基液化分析 [J].
肖伟 ;
李泰来 ;
黄臣虎 .
岩土力学, 2008, 29(S1) (S1) :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