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粘粉粒组分对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吴庆标
王效科
张德平
郭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成土过程; 土壤质地; 土壤碳库;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4.04.046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土壤在维持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土壤粒级分组的方法,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并探讨其空间差异与成因。结果表明,(1)在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在不同地质发育的土壤类型中变异较大,而土壤粘粉粒组分中的有机碳(SOCclay-silt)、全氮(TNclay-silt)质量分数变异较小。在土壤表层(0~20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24%3.70%、0.0316~0.3403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61%±0.50%、0.3440%±0.0251%。在土壤下层(20~40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13%2.91%、0.0175~0.2511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值分别为2.65%±0.63%、0.2622%±0.0923%。(2)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粘粉粒比例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土壤粘粉粒比例愈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中稳定性就愈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30 / 632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