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原因:主流文献的讨论

被引:5
作者
张杰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金融制度; 金融改革方式; 银行体系的制度结构; 国家举债的金融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1 ;
摘要
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文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机理多有阐发。McKinnon发现了中国金融改革方式选择的特殊性,借助"金融剩余"、"金融控制"等概念,他勾画了"金融支持型"经济增长的大致轮廓,世界银行和Maddison则分别通过强调"初始条件"和居民储蓄的重要性而佐证了上述观点。一些文献对经济改革中银行体系的制度结构与行为方式有所刻画,它们发现,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银行体系的高不良贷款、高盈利、高流动性与经济的高增长长期并存不悖。另外一些文献进一步觉察到,在国家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依赖金融方式实现巨额债务融资构成改革中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邹至庄与陈志武等华裔主流学者则试图深入到历史文化层面探究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金融制度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122 +122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