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争议问题讨论

被引:21
作者
陈建生 [1 ,2 ]
王婷 [1 ]
陈茜茜 [2 ]
刘晓艳 [3 ]
机构
[1]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与交通学院
[2]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河海大学期刊部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地下水; 化学模拟; 白云石; 土壤水; 14C定年;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3.05.013
中图分类号
P641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讨论了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存在争议的两种学术观点,指出了前人关于鄂尔多斯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模型所存在的问题:①在四水转化过程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土壤水的运动,通过概念模型得到的地下水循环模型不能解释地下水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重合的事实。②部分学者在进行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的的研究中,没有对白云石、方解石中的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碳同位素不支持模拟分析结果。③采用14C测定地下水年龄中受到深部CO2的干扰,在中国北方地区不适合采用14C测定地下水的年龄。笔者等通过黄土剖面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Cl-分布特征,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的降水非但不能补给到地下水中,而且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鄂尔多斯自流盆地的主要补给源是外源水,深大断裂带是导水的主要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900 / 9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深循环地下水维系黄土高原风尘颗粒连续沉积 [J].
陈建生 ;
刘震 ;
刘晓艳 .
地质学报, 2013, 87 (02) :278-287
[2]   北方干旱区地下水补给源问题讨论 [J].
陈建生 ;
王庆庆 .
水资源保护, 2012, 28 (03) :1-8+50
[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赵卫卫 ;
王宝清 .
地球学报, 2011, 32 (06) :681-690
[4]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的形成与演化:来自Cl及其同位素36Cl的证据 [J].
杨郧城 ;
沈照理 ;
文冬光 ;
侯光才 ;
王冬 ;
佘宏全 ;
李进文 .
地质学报, 2011, 85 (04) :586-595
[5]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 [J].
陈建生 ;
饶文波 ;
丁宏伟 ;
卫克勤 ;
胡宝群 ;
孙占学 ;
崔永强 ;
谭红兵 .
科技导报, 2009, 27 (14) :118-119
[6]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典型水流路径为例 [J].
董维红 ;
苏小四 ;
侯光才 ;
林学钰 ;
柳富田 .
水文, 2008, (05) :43-47
[7]   毛乌素沙地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 [J].
罗玉昌 ;
王哲 ;
赵平和 .
内蒙古气象, 2007, (04) :35-38
[8]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水循环意义 [J].
侯光才 ;
苏小四 ;
林学钰 ;
柳富田 ;
易树平 ;
董维红 ;
俞发康 ;
杨陨城 ;
王冬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2) :255-260
[9]   CFCS法在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研究中的应用 [J].
柳富田 ;
苏小四 ;
侯光才 ;
林学钰 ;
易树平 ;
董维红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2) :298-302
[10]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 [J].
王哲 ;
梁煦枫 ;
王德建 ;
王杰 ;
王丽娟 .
地下水, 2006, (06)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