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细胞因子TM、vWF、凝血因子Ⅶ、Ⅷ和D-二聚体在肝移植排斥反应变化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温春光
罗绍凯
何晓顺
李娟
刘敏
刘莉莉
邹外一
彭爱华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2] 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广东
[4] 广东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血栓调节蛋白(TM);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Ⅶ(FVⅡ); 因子VⅢ(FVⅢ); D-二聚体(D-dimer,D-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7.3 [肝及肝管];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为了解肝移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内皮细胞因子、凝血因子和纤溶功能的变化 ,了解这些因素在监测排斥反应、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随机观察肝移植 4 1例 ,其中出现排斥反应 1 6例 (急性排斥 1 2例、慢性排斥 4例 )。在术前、术后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因子 V (FV )、V (FV )和 D-二聚体 (D- D)含量。结果  1有排斥者术前 FVII含量减少 (6 9.2± 7.2 % ) ,D- D含量则升高 (1 .1 9± 0 .2 0 ng/ L) ;2有排斥者术后、排斥前 2天 FVII进一步减少 (分别为 75 .7± 3.1 ,6 0 .7± 4 .5 ) ,而 STM(分别为 5 .5 8± 0 .4 2 m g/ m l,5 .93± 0 .4 5 ng/ m l)、v WF(分别为 1 0 1 .2± 4 .6 % ,1 0 4 .3± 5 .8% ) ;D- D(分别为 2 .89± 0 .75 ,5 .2 8± 0 .81 )则明显升高 ;3急性排斥较慢性排斥 ,冲击治疗无效组与有效组 ,治疗后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 ,STM和 D- D均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 :1血浆 STM  v WF、D- D含量增高和FVII含量减少 ,可作为肝移植排斥早期预报指标 ,其中 STM的特异性最高 ;2血 STM、v WF、D- D和 FVII可作为监测肝移植排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指标 ;3血 STM和 D- D可作为区分急性与慢性排斥、监测冲击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血浆因子Ⅶ与D-二聚体在判断肾移植排斥反应价值的研究 [J].
温春光 ;
吴培根 ;
安业浩 ;
郑克立 ;
刘敏 .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6, (04) :23-25
[2]  
肝脏移植.[M].李朝龙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肝脏移植的理论与实践.[M].黄洁夫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