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菌菌丝体死细胞对水溶液中微量铅离子的吸附

被引:14
作者
高健伟 [1 ]
张丹 [2 ]
陈红 [1 ]
殷义高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毛木耳; 生物吸附; 铅离子; 菌丝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菌丝体的死细胞作为生物吸附剂做吸附Pb2+的试验,以研究毛木耳吸附Pb2+的理想条件。试验评价了影响吸附的4个因子:溶液pH值,振荡吸附时间,金属初始浓度和菌丝体投加量。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毛木耳的吸附能力的关键因子,pH值为6时达到最大吸附率(86.8%);吸收30min时,毛木耳对Pb2+的吸附值最高;随着溶液初始Pb2+浓度的增加,吸附率增加,但随菌丝体生物量的增加吸附能力下降。当溶液Pb2+的质量浓度为60mg/L时,最大吸附量达到11.698mg/g。毛木耳菌丝体死细胞作为未受过任何物理化学处理的自然生物体,具有提高吸附能力的潜力和空间,通过今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应用在污染废水的重金属处理领域是可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刘有才 ;
钟宏 ;
刘洪萍 .
广东化工, 2005, (04) :36-39
[2]   电解法净化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试验研究 [J].
袁绍军 ;
姜斌 ;
李天成 ;
王大为 ;
李鑫钢 .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3, (01) :7-10+58
[3]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技术研究 [J].
陈勇生 ;
孙启俊 ;
陈钧 ;
庄源益 ;
戴树桂 .
环境科学进展, 1997, (06) :35-44
[4]  
A. I. Ferraz,J. A. Teixeira.The use of flocculating brewer"s yeast for Cr(III) and Pb(II) removal from residual wastewaters[J].Bioprocess Engineering,1999
[5]  
Eric Fourest,Jean-Claude Roux.Heavy metal biosorption by fungal mycelial by-products: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of pH[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1992
[6]  
S. M. Siegel,Margalith Galun,B. Z. Siegel.Filamentous fungi as metal biosorbents: A review[J].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1990
[7]  
L Pighi,T Pümpel,F Schinner.Selective accumulation of silver by fungi[J].Biotechnology Letters,1989
[8]  
(美)RainaM.Maier等编著,张甲耀等译.环境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