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剂中的微型异物

被引:2
作者
李文硕
机构
[1]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输液剂; 微粒; 美国; 不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异物; 低倍缺陷(金属); 针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静脉输液剂的质量标准之一是在1000照度白色光源下,肉眼观察质地澄明,无不溶性异物。1962年Garvan等首先在澳大利亚制输液剂中发现异物,1966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安全大输液问题研讨会上,公开提出输液剂的异物问题,从此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1967年日本学者青山敏信用膜滤器将输液剂中异物滤出,继之针孔滤器问世。现将与输液剂中异物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一、异物混入输液剂途径:一般认为,异物可经下述途径混入输液剂。1.作为输液剂成份的溶质及溶剂中的异物在输液剂制作过程中未被除去;2.周围环境中的异物在灌装输液剂时混入;3.异物随容器混入,如附着在容器内面的异物未被清洗掉,橡胶塞中的添加剂脱落,高浓度盐类与玻璃接触后使玻璃表面脱落;4.来自输液瓶、管道及再生注射针头的异物;5.配制输液剂时可使切割安瓿的碎玻璃屑混入.
引用
收藏
页码:8 / 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液快速输入对血乳酸盐、电解质、血气及血糖影响的初步观察 [J].
李文硕 ;
赵玉庆 ;
张采和 ;
刘忠占 ;
姜津生 ;
陈玲 ;
杜学勤 .
中国急救医学, 1986, (02)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