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紊乱在烧伤休克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19
作者
赵克森
朱佐江
吴坤莹
颜宗秀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
[2]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解削教研室
关键词
烧伤休克; 动物; 团块; 微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 代偿期; 血流减慢; 微血管; 白细胞附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复制了烧伤休克动物模型。通过家兔皮肤和内脏微循环的活体显微镜观察发现,烧伤休克可分为3个时期,即兴奋期、相对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观察了不同时期的血管口径、血液流态以及死后组织切片的变化。在相对代偿期看到细静脉扩张,白细胞附壁滚动、红细胞凝聚以及微循环血流一过性减慢或暂停等现象。白细胞附壁滚动将增加毛细血管后血流阻力;红细胞凝聚使血流通过微循环困难,因而加重微循环障碍,促使向失代偿期演变。烧伤休克动物死后病理解剖见: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普遍出现瘀血现象。另外,可见肺出血、肺血管和肾叶间静脉有血栓检塞。我们怀疑凝聚的细胞团块或微血栓堵塞肺血管可能是引起血流暂停或减慢的原因之一。当切变速度增快后,聚集的细胞团块解体,使血流减慢和血压下降呈一过性表现。估计这种肺微血管被细胞团块阻塞在烧伤休克发生上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虎杖对烧伤后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J].
赵克森 ;
吴坤莹 ;
田英 ;
朱佐江 .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80, (02) :75-78+129
[2]  
病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中山医学院 主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