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根瘤拟菌体周膜来源和扩增方式的多样性

被引:2
作者
单雪琴
侯淑琴
荆玉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 拟菌体周膜; 膜融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13 [生物固氮、游离氮的同化作用];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共生拟菌体需有周膜包围。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 Pers.]、大豆[Glycine m ax (L.) Merr.]和豌豆(Pisum sativum L.)的根瘤拟菌体周膜内有多个拟菌体。在周膜形成和周膜内的拟菌体由1 个到多个的根瘤发育过程中,要有大量的膜来源和周膜的扩增才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同一种根瘤内周膜扩增有周膜间的镶嵌融合,周膜与内质网及其小泡、小液泡膜融合等多种方式。细胞化学表明:周膜、质膜和内质网膜具有相同型的ATP酶,周膜是一种嵌合膜,与质膜、内质网膜和液泡膜有共性。最后对周膜来源和扩增方式多样性的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799+839 +839-8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根瘤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及其命运 [J].
单雪琴 ;
侯淑琴 ;
荆玉祥 .
植物学报, 1995, (07) :522-526+585
[2]   大豆根瘤中公共细菌周膜形成的一种特殊方式 [J].
韩善华 .
微生物学报, 1993, 33 (06) :400-404+471
[3]   豌豆根瘤细菌周膜在发育中的变化 [J].
韩善华 ;
郑国錩 .
微生物学报, 1989, 29 (06) :413-417+481
[4]   发育过程中田菁根瘤超微结构的变化 [J].
荆玉祥 ;
张宝田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8, (02) :207-209+240
[5]   豆科植物固氮根瘤内ATP酶的定位和活性的动态变化 [J].
荆玉祥 ;
张宝田 ;
侯淑琴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7, (06) :594-600+693
[6]   拟菌体包囊膜的动态变化和宿主细胞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J].
荆玉祥 ;
张宝田 ;
侯淑琴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4, (05) :473-478+565
[7]  
A correlated light and electron m icroscope studies of sym biotic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in Pisumsativum rootnodules. New com b W.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 1976
[8]  
Electron m icroscopy ofinfection thread and bacteria in young rootnodules ofMedicago sativa. Jordan D C, GrinyerI, Coulter W 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