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玉红类衍生物电子结构与抗癌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许旋
罗一帆
徐志广
李卫华
机构
[1]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天然药物研究室,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关键词
靛玉红; CNDO/2量子化学方法; 分子力学方法; 构效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靛玉红类衍生物电子结构与抗癌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CNDO/2分子轨道法计算靛玉红类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应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分子的构象,并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构效关系。结果:靛玉红类衍生物分子中4号氧原子的净电荷Q4、3号C原子的净电荷Q3与其抗癌活性显著相关,并得到与Q4的定量构效关系:Iw=-40.03-246.96×Q4。当分子的键角L1为125°-132°,扭转角L2为11°-12°时,分子活性构象能够与靶标的活性部位更好地结合。结论:靛玉红类衍生物分子构象中有两个活性点(即药效基团),这两个活性点提供电子给靶标的活性部位。而有利于它们之间结合的构象,都可使其相互间的结合力提高,从而使抗癌活性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383 / 138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N1′-甲基靛玉红肟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J].
田发安,龚考才,李春敏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 (01) :69-72
[2]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抗癌活性与电子结构的关系 [J].
罗一帆,许旋,梁尧,蔡文正 .
药学学报, 1994, (09) :673-679
[3]   CNDO分子轨道法研究靛玉红及其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J].
王玉珠,王鹏,韩丽梅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1994, (02) :105-109
[4]   顺磁共振法对靛玉红与靛蓝的研究 [J].
陈昆源 ;
王者福 ;
李川勇 ;
李维祥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9, (08) :869-871
[5]   靛玉红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J].
籍秀娟 ;
张福荣 .
药学学报, 1985, (02) :137-139
[6]   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原理的研究——靛玉红与DNA的结合作用及其结合键型的鉴别 [J].
吴冠芸 ;
刘敬忠 ;
方福德 ;
左瑾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05) :436-443
[7]  
定量药物设计[M]. 人民卫生出版社[美]马丁(Y·C·Martin),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