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黄大湖防洪与减灾的对策分析

被引:3
作者
王心源
胡玮
周迎秋
朱同林
孙叶根
鲁传响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遥感实验室
[2]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3]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遥感实验室 安徽芜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安徽合肥
[4] 安徽芜湖
[5] 安徽池州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蓄洪调洪; 防洪减灾; 可持续发展; 安庆黄大湖;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3.06.028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大湖区水灾不断。与50年代相比,雨情偏大、水情恶化、灾情放大。究其原因是由于黄大湖蓄洪调洪功能的脆弱性。采用遥感图像和相关资料数据研究黄大湖的地质历史、气候、水文和地形特征,分析黄大湖的水域动态变化和主要存在问题,指出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域萎缩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症结,讨论了减少水灾的对策和措施:(1)加强江湖关系研究,完善湖区防洪水利建设规划;(2)充分发挥与龙感湖、泊湖的相通优势;(3)建立水情自动预报系统;(4)正确处理蓄洪与建设、河道疏浚以及河道行洪能力关系。从发展渔业和旅游业使湖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得到最优化的利用角度,探讨了黄大湖的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J].
梅亚东 ;
洪卫 ;
王新才 ;
纪昌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79-582
[2]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对洪涝影响的评价 [J].
高俊峰 ;
李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4) :30-35
[3]   洞庭湖区水灾的可持续性防治探讨 [J].
毛德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4) :510-517
[4]   长江洪涝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综合防御对策体系 [J].
张中生 .
灾害学, 1999, (03) :29-32
[5]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J].
白世伟 ;
谷志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8, (06) :701-704
[6]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M]. 科学出版社 , 许厚泽,赵其国主编, 1999
[7]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董哲仁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