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一次人工引发闪电初始电流及其电磁场变化特征
被引:4
作者:
杨静
[1
]
郄秀书
[2
]
张其林
[1
]
周筠珺
[1
]
冯桂力
[1
]
孔祥贞
[1
]
张廷龙
[1
]
肖庆复
[1
]
张广庶
[1
]
王怀斌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引发闪电;
先导;
电流;
电磁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研制了近距离闪电磁场变化测量系统,并在2005年夏季山东滨州的人工引发闪电试验中,获得了闪电电流和距闪电通道60 m处的1μs时间分辨率的电磁场变化同步观测资料。本文详细分析了一次人工引发闪电放电初始阶段的电流及近距离电磁场。本次引发闪电中火箭拖带的导线底端通过一段5 m左右的尼龙线与引流杆相接,这段空气间隙击穿放电所产生的电流为720A,对应的60 m处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变化分别为0.38 kV/m和11.26μT。对同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引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电流脉冲时间间隔为18.0~25.0μs,平均峰值电流为23.0A,变化范围为16.9~41.0A;单个先导过程转移电荷量的平均值为84.3μC,变化范围为57.8~141.0μC。60 m处先导电场峰值和磁感应强度峰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6.7 V/m和0.3μT,变化范围分别为8.7~28.2V/m和0.116~0.544μT。先导电流峰值Ip(A)与其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峰值B(μT)之间满足Ip=61.9B+2.56。
引用
收藏
页码:556 / 56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