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鄂东南村落的丧事民俗活动——基于湖北省大冶市丰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燕舞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田孟
[
2
]
机构
: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2]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来源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0年
/ 06期
关键词
:
丧事;
公私观念;
社会记忆;
社会结构;
D O I
:
10.16814/j.cnki.1008-7214.2010.06.015
中图分类号
:
K892.22 [婚姻、丧葬];
学科分类号
:
060207 ;
摘要
:
对于丰村的丧事民俗活动来说,它体现出准宗族型村庄农民的公私观念。这种公和私均是弹性的,私是可控的私,私在这样的村庄中让位于公,因此,私虽然可以释放,但不会危害村庄中的公,也因此不会危害村庄的整合。同样,这种公也是一种可控的公,公虽然具有强有力的整合作用,但又因为其并非如完全宗族型村庄中的公那样不可控,所以,村庄又不会过度整合,从而公也不会危害私。丧事活动中的仪式传递的不仅仅是丧事本身如何操办,还传递着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公私观念的形成和维系,其本身也同样作为社会记忆不断实践和传递下来。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86 +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均衡与混乱的变奏——一项关于农村丧葬变迁的考察
[J].
董磊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董磊明
;
聂良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聂良波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19
-124
[2]
公私观念与中国农民的双层认同——试论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的行动逻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雪峰
.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01)
:56
-60
[3]
公私观念与农民行动的逻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雪峰
.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1)
:153
-158
[4]
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
[J].
马翀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
马翀炜
.
广西民族研究,
2005,
(04)
:57
-63
[5]
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松坪归侨社会地域认同的实证剖析
[J].
刘朝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厦门
刘朝晖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3,
(02)
:11
-18
[6]
丧葬习俗与殡葬文化
[J].
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济宁
时
;
徐西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济宁
徐西胜
.
东岳论丛,
2001,
(02)
:75
-77
[7]
死的尊严——淮北地区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解码
[J].
余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余洋
.
社会,
2001,
(04)
:21
-23
[8]
安徽方庄的丧葬礼仪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百寿
.
民俗研究,
1996,
(02)
:65
-68+87
[9]
丧葬与转型农村的乡土价值资源──萧山丧葬现象初析
[J].
毛丹,何兆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毛丹,何兆永
.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4)
:69
-78
[10]
社会如何记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保罗·唐纳顿著, 2001
←
1
2
→
共 11 条
[1]
均衡与混乱的变奏——一项关于农村丧葬变迁的考察
[J].
董磊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董磊明
;
聂良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聂良波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19
-124
[2]
公私观念与中国农民的双层认同——试论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的行动逻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雪峰
.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01)
:56
-60
[3]
公私观念与农民行动的逻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雪峰
.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1)
:153
-158
[4]
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
[J].
马翀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
马翀炜
.
广西民族研究,
2005,
(04)
:57
-63
[5]
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松坪归侨社会地域认同的实证剖析
[J].
刘朝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厦门
刘朝晖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3,
(02)
:11
-18
[6]
丧葬习俗与殡葬文化
[J].
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济宁
时
;
徐西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济宁
徐西胜
.
东岳论丛,
2001,
(02)
:75
-77
[7]
死的尊严——淮北地区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解码
[J].
余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余洋
.
社会,
2001,
(04)
:21
-23
[8]
安徽方庄的丧葬礼仪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百寿
.
民俗研究,
1996,
(02)
:65
-68+87
[9]
丧葬与转型农村的乡土价值资源──萧山丧葬现象初析
[J].
毛丹,何兆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毛丹,何兆永
.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4)
:69
-78
[10]
社会如何记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保罗·唐纳顿著, 200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