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东部现今构造应力状态

被引:19
作者
丁旭初
张文涛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现今构造应力; 套芯解除法; 水压致裂法; 应力分区; 活动断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依据原地应力测量(套芯解除法90余个,水压致裂法6个),结合油田测井、震源机制解和断层现今活动资料等,综合研究了该地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认为: 1.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现今构造应力状态似乎具有分区性.华北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太行山以西地区转为北北东向,华南地区为北西向.一个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地下几十米至4000米大体是一致的. 2.华北地区地表以下几十米内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值一般在2—6MPa,而华南地区似乎比华北地区略高,两区的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压应力平均差值也不相同。 3.现代活动的郯庐断裂带上,其剪切应力值远低于断裂带以外地区,离断裂带一定距离后,趋于区域正常值. 4.大震的发生,明显地影响极震区的应力场,但在一定时间内能恢复到原有的区域应力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8+113 +11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我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有关问题 [J].
李方全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86, (02) :156-171
[2]   山东渤海沿岸地区深部应力测量——主应力方向的测定 [J].
丁健民 ;
梁国平 ;
郭启良 .
地震学刊 , 1986, (01) :1-9+80
[3]   唐山、天津和沧州地区的油井水力压裂应力测量 [J].
丁健民 ;
梁国平 .
地震学报, 1985, (04) :363-373
[4]   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附视频 [J].
汪素云 ;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85, (01) :17-32
[5]   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的近地表和深部原地应力测量 [J].
赵仕广 ;
丁健民 .
地震学刊, 1984, (02) :32-36
[6]   太行山地区的现今地壳应力场 [J].
郭启良 ;
丁健民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02) :54-58
[7]   中国近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区及一些区域特征(英文) [J].
李自强 ;
曹新玲 ;
陈家庚 ;
刘建中 ;
张智 .
地震研究, 1984, (01) :93-106
[8]   北京煤岭弧形断裂现今应力状态 [J].
孙叶 ;
王宗杰 ;
沈士贞 ;
杨建华 ;
田洪清 ;
程伟雪 ;
侯宗仁 ;
师继承 ;
张景寿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 (11) :1021-1028
[9]   中国东部北北西——北西向构造系的活动性及其应力场 [J].
李祖武 .
地震研究, 1983, (04) :635-650
[10]   原地应力测量在地震地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J].
李方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02)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