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分析

被引:8
作者
蒋达勇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广东广州
关键词
我国; 大学城; 建设; 经验; 教训;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8 [各类型高等学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与西方大学城多属于“自然生成”模式不同,我国大学城都是“主动构建”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共同产物。我国大学城建设获得的主要经验是:促进高校与地市高教事业在资源共享,拓展空间、整合与发展新兴学科与专业诸方面的巨大双赢;园区建设上针对时代性与高校特性长远规划的精心设计与分步实施;能同时实现一体化与灵活性的统一领导下的“条状管理”原则;解决大学城建设与运作资金的多元筹资模式探索;后勤社会化的完全实现集中了办学精力,并节约了办学成本。必须针对功能定位不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人文氛围不浓、“软环境”思考与建设不够、对原校区传统保持与延续的缺失,办学质量重视不够等发展初期的主要教训,以更完善的对策建设新的大学城。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现代大学城的性质、特征和作用 [J].
徐志伟 .
江苏高教, 2001, (06) :14-16
[2]   办好大学城 为高校发展开辟新途径 [J].
张铃 .
中国高等教育, 2000, (12)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