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剖析油气沿断层运移规律

被引:34
作者
宋胜浩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电子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断裂带; 内部结构; 流体运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油气沿断层的运移规律,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油气沿断裂运移存在3种类型的通道,即断裂活动时期形成的优势裂隙、诱导裂缝带的裂缝网络和无黏结力断层岩带孔隙系统.断层活动至静止期的演化过程中,油气沿断裂运移基本划分为3个阶段:断裂活动时期油气在“地震泵”抽吸的作用下以管道流形式沿优势裂隙快速运移阶段;断裂停止活动后到诱导裂缝充填前油气沿诱导裂缝以浮力流或管道流形式运移阶段;诱导裂缝充填后油气沿无黏结力断层岩带以渗流形式缓慢运移的阶段.油气沿这3种通道运移并非同时并存,而是连续发生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145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断层垂向封闭形成的主控因素 [J].
李文学 ;
高宁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2) :98-100+130
[2]   控制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地质因素 [J].
赵密福 ;
刘泽容 ;
信荃麟 ;
蔡燕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21-24+8
[3]   热液流体泵吸上侵管流动力学模拟及其预测意义 [J].
赵伦山 ;
岑况 ;
叶荣 .
地学前缘, 2000, (01) :205-215
[4]   东营凹陷油气运移的地震泵作用 [J].
阎福礼 ;
贾东 ;
卢华复 ;
徐光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4) :295-298
[5]   断层岩与断层模式 [J].
林爱明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3) :56-67
[6]   断层泥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J].
邵顺妹 .
高原地震, 1994, (03)
[7]  
含油气盆地流体演化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焦大庆等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