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冲断带构造应力场与裂缝发育关系

被引:11
作者
宋勇 [1 ]
冯建伟 [2 ]
戴俊生 [2 ]
刘旭 [1 ]
卞保力 [1 ]
李明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海洋所南海室
关键词
乌夏前陆冲断带; 混杂地层; 破裂准则; 应力场; 裂缝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前陆冲断带地层裂缝预测难的现状,在选择适合于研究区破裂准则的基础上,确立了造缝时期古地应力和现今地应力与裂缝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构造特征研究确定了造缝时期古地应力的性质和方向,用断层和裂缝走向统计法、声速法、水力压裂法和声发射法计算了现今地应力的方向和大小;将古、今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代入到裂缝参数计算模型中,计算出了乌夏前陆冲断带二叠系火山岩—沉积岩混杂地层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并分析了分布趋势。研究表明,构造应力和岩性对裂缝发育起决定性作用,构造应力差异大的地区容易产生裂缝,且裂缝各项参数较大;靠近主断层的构造高部位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凝灰质和泥质含量越大,粒度越细,裂缝越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2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Modeling stress-dependent permeability for anisotropic fractured porous rocks.[J].M. Chen;M. Ba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998, 8
[2]   构造裂缝多参数定量计算模型 [J].
季宗镇 ;
戴俊生 ;
汪必峰 ;
刘洪柯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1) :24-28
[3]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 [J].
冯建伟 ;
戴俊生 ;
葛盛权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23-29
[4]   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意义 [J].
张逸昆 .
地质力学学报, 2007, (03) :212-219
[5]   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集层裂缝特征 [J].
李明 ;
戴俊生 ;
冯建伟 ;
王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4) :422-424
[6]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定量鉴定 [J].
郑亚东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3) :197-203
[7]   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在含油气盆地构造裂缝分析中应用初探 [J].
谭成轩 ;
王连捷 .
地球学报, 1999, (04) :392-394
[8]   储层构造裂缝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实例 [J].
陈波 ;
田崇鲁 .
石油学报, 1998, (04) :62-66+6-7
[9]   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二元法 [J].
丁中一 ;
钱祥麟 ;
霍红 ;
杨友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1) :3-9+16
[10]   利用有限元法定量预测变质岩储层构造裂缝 [J].
曹春富 ;
孙绍春 ;
张吉昌 .
特种油气藏, 1997, (01)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