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教化何以可能——论共同体、公民性与人性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金生鈜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政治共同体; 公民身份; 公共精神; 人性;
D O I
10.14082/j.cnki.1673-1298.2011.03.001
中图分类号
D09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在政治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是以平等的公民身份为基础的互动。凭借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公共生活,每一个公民作为人的丰富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在共同体的多样化的机会和活动中,得以活跃、展现和发展。个体依靠共同体的不同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依靠分享所有其他公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资源而完善自己,在共同体中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德性、理性和个性的发展的根本条件。政治共同体必须以伦理的方式合理性地建构和再建构,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培育公民人性的共同生活,共同体才能发挥培养高尚人性的积极意义。共同体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是重要的,决定了共同体的性质,决定了共同生活的方式,政治共同体只有确立了公民身份及其平等,才使得共同体真正实践正义,平等地对待公民,才能真正形成公民之间友爱、团结、公正、和谐的道德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丽娃河畔论思想.[M].许纪霖;刘擎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共同体.[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  
.[M].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作为公平的正义.[M].(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5]  
政治自由主义.[M].(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