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和研究进展

被引:71
作者
刘征涛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英类化合物; 环境行为特征; 处置方法;
D O I
10.13198/j.res.2005.03.95.liuzht.022
中图分类号
X5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主要存在类型、生态行为特征、污染效应和对环境生物体的健康危害特性及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英类化合物的生态毒性表示法、主要处置技术与相关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我国POPs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要履行好POPs公约,还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POPs物质的环境调查监测、环境安全与健康毒理学研究并建立相关的环境控制基准和评估体系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与内分泌干扰素 [J].
刘征涛 .
科技术语研究, 2001, (03) :15-17
[2]   有机烷酚类化合物致突变性研究 [J].
刘征涛 ;
徐静波 ;
杨丽 ;
张颖 .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3) :1-3
[3]   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分子构效相关的应用 [J].
刘征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1) :53-56
[4]  
多介质环境污染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叶常明著, 1997
[5]  
Round table discussions outcome and recommendations[J] . E. A. Maier,B. Griepink,U. Fortunati.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1994 (1)
[6]  
Effects of Vitamin C and E on PCB (Aroclor 1254)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rogen binding protein and lactate in rat Sertoli cells .2 Jacobs M N. Toxicol . 2004
[7]  
The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in the environment .2 Binelli A,Provini A. Ecotoxic Environ Safety . 2004
[8]  
Endocrine disruptors and human health: is there a problem .2 Mascini M,Macagnano A,Monti D,et al.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