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以上海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为例

被引:86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转移态;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二手客源"、发展入境旅游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62 / 11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口岸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特征研究——以上海为例 [J].
刘宏盈 ;
马耀峰 ;
白凯 ;
贾英 .
社会科学家, 2008, (01) :99-103
[2]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J].
卞显红 ;
沙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7, (04) :62-67
[3]   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分析 [J].
卞显红 ;
沙润 ;
杜长海 .
人文地理, 2007, (02) :32-38
[4]   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J].
林岚 ;
康志林 ;
甘萌雨 ;
叶金玉 .
地理研究, 2007, (02) :403-413
[5]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
[6]   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J].
黄泰 ;
张捷 .
旅游科学, 2006, (02) :18-24
[7]   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 [J].
牛亚菲 ;
谢丽波 ;
刘春凤 .
地理研究, 2005, (02) :283-292
[8]   海外旅游流的网络相关性 [J].
王洁 .
运筹与管理, 2002, (01) :50-53
[9]  
上海境外游客旅游空间流动趋势研究[J]. 刘静艳,马耀峰,张红.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S4)
[10]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 [J].
吴必虎 ;
唐俊雅 ;
黄安民 ;
赵荣 ;
邱扶东 ;
方芳 .
地理学报, 1997, (02)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