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几种苜蓿地上生物量初步研究

被引:6
作者
郑红梅
李明胜
呼天明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陕西杨凌
[3] 陕西杨凌
关键词
苜蓿; 地上生物量; 群落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对5个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增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大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黄蒿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J].
张宝田 ;
王德利 ;
杨允菲 .
中国草地, 2002, (01) :14-18
[3]   中国苜蓿审定品种秋眠性研究 [J].
卢欣石 .
中国草地, 1998, (03) :2-6+13
[4]   紫花苜蓿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规律的研究 [J].
吴勤 ;
宋杰 ;
牛芳英 .
中国草地, 1997, (06) :22-25
[5]   几种栽培豆科牧草生物量与结构的研究——兼论Ladino白三叶的栽培密度 [J].
蒲朝龙 ;
周寿荣 ;
干友民 ;
毛凯 ;
张新全 ;
张世勇 .
四川草原, 1997, (02) :12-19
[6]   三种栽培牧草群体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J].
段明文,王晋峰 .
草业科学, 1994, (05) :25-28+45
[7]   AHP模型对苜蓿农艺性状的综合评定与应用 [J].
卢欣石 ;
申玉龙 ;
江玉林 ;
梁丽娜 .
中国草地, 1992, (02) :69-73
[8]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任继周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