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经济地理学

被引:9
作者
胡志丁
葛岳静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经济学; 地理学; 方法论; 分析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9.9 [世界经济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地理学。然而由于两学科在研究传统和学科分析框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在研究思维、方法和内容等众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三部分;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观察、实地调查、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与理论提升四部分。正是这种学科研究传统和分析框架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分异,同时也成为理解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本文回顾了对新经济地理学争论的两个焦点,从学科的分析框架出发对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提假设、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互相借鉴和融合对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4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建构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战后日本崛起为例 [J].
胡志丁 ;
刘玉立 ;
胡浩 ;
葛岳静 .
经济地理, 2012, 32 (10) :7-13
[2]   数理逻辑的缺陷和经济直觉的意义——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经济学反思 [J].
朱富强 .
社会科学战线, 2010, (10) :45-57
[3]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 [J].
汤茂林 .
人文地理, 2010, 25 (04) :1-6
[4]   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 [J].
叶超 ;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947-958
[5]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 [J].
花俊 .
经济经纬, 2009, (06) :55-58
[6]   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变迁及进展 [J].
艾少伟 ;
苗长虹 .
人文地理, 2009, (04) :6-11+31
[7]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 [J].
汤茂林 .
地理研究, 2009, 28 (04) :865-882
[8]   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以江苏省灌河口地区为例 [J].
陆玉麒 ;
董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301-306
[9]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向 [J].
陈秀山 ;
汤学兵 .
甘肃社会科学, 2009, (01) :27-34
[10]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新进展 [J].
陈秀山 ;
汤学兵 .
经济学动态, 2008, (11)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