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与菰杂交后代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2
作者
李云善
朴世领
朴亨茂
蒋基建
朴美英
机构
[1] 延边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吉林龙井
[2] 通化市农科院!吉林梅河口
[3] 龙井市老头沟农业推广站!吉林龙井
关键词
水稻; 菰;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D O I
10.13478/j.cnki.jasyu.2000.03.007
中图分类号
S511.03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水稻松前与菰的杂交后代 1 9个稳定品系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 ,以母本酶带为基础 ,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 :互补型、新增酶带型、互补兼新增酶带型、母本型、母本酶带缺失型 .这表明 ,在高世代稳定品系可能仍有菰的基因存在并表达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鹅观草和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1酯酶同工酶分析 [J].
周永红 ;
刘芳 ;
颜济 ;
杨俊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4) :623-626
[2]   水稻和菅草杂交后代稳定株系的表型及同工酶分析 [J].
陈芳远 ;
彭月华 ;
卢升安 .
广西农学院学报, 1988, (04) :13-19
[3]   酯酶同工酶与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J].
郑稚莺 ;
王守德 ;
饶湖生 ;
郝再彬 .
东北农学院学报 , 1987, (02) :98-105
[4]   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遗传研究 [J].
段晓岚 ;
陈善葆 ;
祖德明 .
作物学报, 1985, (03) :173-180
[5]   几种植物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黄寿松 ;
翁坚 .
遗传, 1980, (03) :7-10+49
[6]  
农业分子育种研究进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周光宇等主编, 1993
[7]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能书,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