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岩溶山区树种配置的初步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强
李品荣
常恩福
周洪昌
王锡全
李红兵
李玉文
徐珑峰
刘永国
机构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2] 文山州林科所
关键词
滇东南; 岩溶山区; 树种配置; 综合效益;
D O I
10.16473/j.cnki.xblykx1972.2002.04.001
中图分类号
S725.1 [树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3年来在滇东南岩溶山区开展的树种配置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岩溶山地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坡度、岩石裸露率、土类、土层厚度和土壤中的石砾含量 ,而坡向、坡位、土壤的吸湿水、旱季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土壤养分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在岩溶地区的造林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尽量保护原有植被 ,对于形成复层的林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多石的薄层石灰土类型上 ,人工种植的阔叶树生长较差 ,通过种植针叶树 ,能形成乔灌草结构的复层林分 ,对改善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效果十分明显。在吸湿水、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有机质和旱季土壤含水率等 8个土壤性状中 ,吸湿水、速效磷、速效钾 3个性状在年度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其中吸湿水平均增加 3 6 6 % ,每kg干土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分别增加9 99mg和 4 2 5 9mg ,显示出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多石的石灰土类型上 ,适宜营造墨西哥柏、郭芬柏和冲天柏等针叶树 ,在其中土层较厚的地方可种植银荆 ;在厚层山地红壤类型上 ,适宜营造墨西哥柏、冲天柏、郭芬柏、川滇桤木、滇合欢、银荆、杜仲、酸枣、苦刺等针阔、阔阔混交林以提高其生态和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