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称多地区包虫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

被引:11
作者
何多龙
韩秀敏
吴献洪
马应福
刘海青
钟天丁
机构
[1] 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流行病学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卡松尼皮内试验(I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B超3种检测技术方法,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地区藏族820人作了血清学调查。结果ID和人IHA的阳性率分别为21.0%和11.7%;B超检查813例,确诊现症患者41例,均为囊性包虫病。结果表明,人群棘球蚴感染率和患病率均以女性牧民为最,这可能与牧业区藏族妇女担负繁重的生产和家务劳动,频繁接触家犬及其污染物有关。在年龄分布上,有随年龄增加而感染与患病水平逐升之趋势。该地区无主犬细粒棘球绦虫的带虫率高达36.1%(30/83)。牛和羊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2.7%(544/1033)和35.0%(418/1193)。结果证实该地区存在犬-羊和犬-牛的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循环,无疑是包虫病的高发流行区。在对野生啮齿动物的调查中,发现与证实高原鼠兔(Ochotoraecurzoniae)为多房棘球蚴的宿主动物,其感染率为3.5%(4/113)。关于多房棘球绦虫在野生动物间和/或野生和家养动物间的生活循环,有待进一步探讨。通过对称多地区的调查,进一步证实青海高原是以细粒棘球绦虫为主的高发区,而且并存多房棘球绦虫。这给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和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1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四川石渠县人畜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J].
邱加闽 ;
陈兴旺 ;
觉呷 ;
况光旭 ;
刘大伦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88, (04) :38-39
[2]  
西藏哺乳类[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