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探讨

被引:38
作者
赖世隆
杨小波
温泽淮
王奇
罗云坚
朱泉
欧爱华
梁伟雄
李先涛
吴大嵘
老膺荣
郭新峰
许卫华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
关键词
中医证候;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 方法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从中医证候的整体性特征和辨证过程的思维特点出发,分析既往证候标准存在的问题,结合证候宏观诊断标准,两次全国范围的专家群体调查结果,提出设计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构思,对每一个证候给出其规范名称、证候基本临床特征、定性及定位指标、证候相关指标重要性排序、证候定量诊断阈值、最终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等几部分内容,以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医证候宏观诊断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552 / 5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脾虚证分度诊断及病理生理学动态变化研究 [J].
孙弼纲 ;
刘健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5) :4-6
[2]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J].
沈自尹 .
中医杂志, 1986, (02) :55-57
[3]  
自然科学方法研究.[M].袁运开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