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国家级开发区间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基于数据包络方法的分析

被引:2
作者
刘重力
付斌
李慰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
东部沿海城市;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战略步骤,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Date Envelop Analysis)方法,本文选取了2003年和2005年中国东部32个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横向比较。通过分析表明,开发区对区外母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但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无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有待于进一步地提升,同时,开发区发展过程中还要关注技术条件的最优规模以及外部环境对开发区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J].
刘秉镰 ;
李清彬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3) :139-152
[2]   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7, (07) :56-66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4]   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J].
张海洋 .
经济研究, 2005, (05) :107-117
[5]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6]   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效率浅析 [J].
刘祥 .
中国矿业, 2004, (09) :73-78
[7]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