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分析
被引:4
作者
:
李国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李国洪
[
1
]
张丽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张丽娟
[
1
]
何易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检修分公司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何易桓
[
2
]
机构
:
[1]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2]
重庆检修分公司
来源
:
电焊机
|
2012年
/ 42卷
/ 10期
关键词
:
逆变器;
并联;
比例;
容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M464 [逆变器];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对于不同容量的逆变器并联,采用无互联线的下垂控制方法,逆变模块间无互联线、无干扰,扩大了输出容量,增强了系统可靠性。在此针对两台单相全桥逆变器,每台采用电压电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驱动方式采用滞环控制双极性PWM方法,逆变系统采用下垂并联控制方法。通过并联原理分析得出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的前提条件和下垂参数,并对功率进行解耦,得到新的下垂参数。采用Matlab对两台逆变器组成的系统进行静态、动态以及冗余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证明,采用的下垂控制方案具有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综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慧梅
[J].
电焊机,
2011,
41
(05)
: 22
-
25
[2]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高频链并联逆变器的设计
李先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先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益海
王宪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宪生
[J].
电焊机,
2011,
41
(03)
: 15
-
19
[3]
输入/输出并联直流变换器在逆变焊机中的应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林
[J].
电焊机,
2011,
41
(03)
: 43
-
45+74
[4]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尧
马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马皓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彪
何湘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何湘宁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03)
: 42
-
48
[5]
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运行控制策略
周松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系
周松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贡照天
刘增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系
刘增良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 556
-
560
[6]
逆变电源并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汪东,邓焰,何湘宁,胡炳孝.电力电子. 2007(03)
[7]
逆变电源并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汪东,邓焰,何湘宁,胡炳孝.电力电子. 2007 (03)
[8]
基于下垂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杨淑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杨淑英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兴
张崇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张崇巍
[J].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02)
: 7
-
10+80
←
1
→
共 8 条
[1]
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综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慧梅
[J].
电焊机,
2011,
41
(05)
: 22
-
25
[2]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高频链并联逆变器的设计
李先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先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益海
王宪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宪生
[J].
电焊机,
2011,
41
(03)
: 15
-
19
[3]
输入/输出并联直流变换器在逆变焊机中的应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林
[J].
电焊机,
2011,
41
(03)
: 43
-
45+74
[4]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尧
马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马皓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彪
何湘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何湘宁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03)
: 42
-
48
[5]
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运行控制策略
周松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系
周松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贡照天
刘增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系
刘增良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 556
-
560
[6]
逆变电源并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汪东,邓焰,何湘宁,胡炳孝.电力电子. 2007(03)
[7]
逆变电源并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汪东,邓焰,何湘宁,胡炳孝.电力电子. 2007 (03)
[8]
基于下垂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杨淑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杨淑英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兴
张崇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张崇巍
[J].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02)
: 7
-
10+8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