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与新构造演化

被引:75
作者
杨景春
谭利华
李有利
段烽军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关键词
祁连山北麓; 河流阶地; 新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祁连山北麓十几条河流的阶地进行野外调查和测量,获得大量河流阶地的分布特征、高度、结构、发育程度和形成年龄等资料和数据,分析河流阶地的发育和变形特征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划分几种挤压构造区阶地的变形模式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演化特征。从阶地发育的年龄序列划分本区自中更新世中期以来,约0.45—0.15MaB.P.和约0.15MaB.P.至今的两次强烈构造活动阶段,以及它们分别具有的约0.100和约30000a的间歇性构造波动。对东西部不同地段阶地发育与变形特征对比研究表明,祁连山北麓西部新构造活动比东部强烈。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5+235 +235-2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甘肃的第四系 [J].
曹兴山 .
甘肃地质学报, 1997, (02) :2-4+6-30+32-41+43-44
[2]   河西走廊平原区全新世河流阶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李有利 ;
杨景春 .
地理科学, 1997, (03) :57-61
[3]   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J].
陈杰,卢演俦,丁国瑜 .
第四纪研究, 1996, (03) :263-271
[4]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5]   根据砾石风化圈厚度估算地貌年龄 [J].
李保俊,杨景春,李有利,谭利华,段烽军,张叶春 .
地理研究, 1996, (01)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