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贫困”路径的减贫溢出与赋权异化——一个少数民族妇女扶贫实践的发展学观察

被引:42
作者
李小云
陈邦炼
宋海燕
董强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妇女贫困; 经济赋权; 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42.6 [妇女工作];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302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传统的家庭性别劳动分工,而非打乱现有的分工模式设计,旨在缓解贫困的妇女发展干预项目是在传统乡村社会推动性别平等的可行路径。按照这一路径设计的干预项目可以大幅提高妇女的直接经济收入。妇女直接经济收入的提高对于贫困家庭的多维度贫困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减贫外溢十分显著。但是,妇女创收的直接福利效益更多地流向家庭和被男性捕获,"妇女贫困"路径发生了性别福利异化。妇女经济收入的提高并未明显改变原有的性别结构,经济赋权与妇女地位改变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   合作经济、集体劳动与农村妇女——一个华南村落的乡村旅舍实践案例 [J].
闫红红 ;
郭燕平 ;
古学斌 .
妇女研究论丛, 2017, (06) :36-47
[3]   近40年来国内妇女贫困研究综述 [J].
刘欣 .
妇女研究论丛, 2015, (01) :116-123
[4]   城乡差别对中国居民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以家务劳动时间为例 [J].
张锦华 ;
胡军辉 .
中国人口科学, 2012, (06) :83-92+112
[5]   将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纳入农村反贫困政策与实践的主流 [J].
赵群 .
妇女研究论丛, 2005, (S1) :11-16
[6]   夫妻权力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 [J].
徐安琪 .
社会学研究, 2005, (04) :134-152+245
[7]   从多元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的夫妻不平等 [J].
左际平 .
妇女研究论丛, 2002, (01) :12-2+13
[8]   家务劳动的价值 [J].
李小云 .
中国妇运, 1999, (12) :39-39
[9]   性别与发展理论评述 [J].
李小云 ;
林志斌 .
社会学研究, 1999, (05) :3-12
[10]   农村妇女研究综述(1991—1995年) [J].
高小贤 .
妇女研究论丛, 1997, (02)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