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野果林生境分析和发生探讨

被引:25
作者
刘兴诗
林培钧
钟骏平
机构
[1] 成都地质学院
[2] 伊犁地区园艺所
[3] 新疆八一农学院 成都
[4] 伊宁
[5] 乌鲁木齐
关键词
伊犁; 野果林; 演变;
D O I
10.13866/j.azr.1993.03.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伊犁野果林是第三纪残遗种,由于其分布于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山谷才得以保留至今。根据作者对伊犁地区考察,无论伊犁谷地东部与西部,均有3次古冰川作用。可以想见,在第四纪多次古冰川作用下,尤其在中更新世高台地冰期极盛时代,包括野果林在内的温带阔叶林,似难在伊犁谷地两侧山地中保存,不可能是第三纪孑遗的野果林的“避难所”。较为合理的推论是:随着第四纪冰川的进退,野果林连同整个古植物水平图谱,曾在广阔的中亚平原,包括伊犁谷地在内的范围内发生多次往返迁移,至末次冰期后,迁移方向由西向东,逐渐演变至今日情况。野果林为什么仅存于某些山谷而非普遍出现,这主要与由地形所决定的小气候(近代)及人为破坏等情况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