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的原则、途径与问题

被引:28
作者
田秀玲 [1 ,2 ]
倪健 [2 ,3 ]
机构
[1] 贵州铜仁学院生物与化学系
[2]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西南山地; 石漠化; 生态修复; 生态移民; 治理工程;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4.006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作为一种土地退化的特殊景观现象,严重制约着西南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程度。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的齐心合力下,石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石漠化的总体增长趋势仍未得到基本遏制,治理形势依旧严峻。本文尝试将现有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理论、原则和途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注意事项。在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治理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治理要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经济与生态兼顾并重、因地制宜、分区域治理、技术与措施的可操作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石漠化治理实践,人们摸索出了许多成功、有效的治理途径,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沼气工程、生态移民、草地畜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然而,石漠化治理过程和治理之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的安置及素质教育,石漠化治理范围的确定,沼气池的管护、维修和改造,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牧场规模的大小、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意识的培养、养殖技术的提高,"坡改梯"工程的设计、建造及梯坎的改良,"植树造林"项目中物种的选择及造林管林结合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可对长期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2 / 5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效果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 [J].
吴孔运 ;
蒋忠诚 ;
罗为群 ;
覃小群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5) :1197-1200
[2]   坡改梯中植物梯坎代替石质梯坎的初步设想 [J].
钟厚彬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07) :56-57
[3]   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促进石漠化治理初探——以贵州安顺市为例 [J].
覃宗泉 ;
娄秀伟 ;
雷会义 .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02) :129-131
[4]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 [J].
孔凡斌 .
农业经济问题, 2007, (10) :50-53+111
[5]   “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 [J].
王济 ;
蒋志毅 ;
蔡景行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04) :48-52
[6]   构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J].
王健 ;
董小君 .
经济研究参考, 2007, (44) :2-10
[7]   贵州喀斯特地区“三水”资源开发的技术体系 [J].
范荣亮 ;
苏维词 ;
张志娟 .
节水灌溉, 2007, (01) :16-18+23
[8]   关岭县花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对策探讨 [J].
卢彪 ;
刘应江 ;
杨兴权 .
人民珠江, 2006, (02) :61-62
[9]   对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和补偿年限的思考 [J].
秦建明 ;
安志美 ;
史春风 ;
杨珩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6, (01) :18-21
[10]   关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土地恢复重建目标的讨论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热带地理, 2005, (02) :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