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积累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杨荣
苏永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寒旱区水文与生态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硝态氮; 土壤; 施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6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的沙地农田进行不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试验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增加作物产量。不同肥料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NPK3M1(高量氮磷钾肥低量有机肥配施:N-P2O5-K2O-M,300-225-225-15000kg.hm-2)>NPK2M2(中量氮磷钾肥中量有机肥配施:N-P2O5-K2O-M,225-135-135-22500kg.hm-2)>NPK3(高量氮磷钾肥配施:N-P2O5-K2O-M,300-225-225-0kg.hm-2)>NP1M3(低量氮磷肥高量有机肥配施:N-P2O5-K2O-M,150-90-0-30000kg.hm-2)>NP3(高量氮磷肥配施:N-P2O5-K2O-M,300-225-0-0kg.hm-2)>NPK1M3(低量氮磷钾肥高量有机肥配施:N-P2O5-K2O-M,150-90-90-30000kg.hm-2)>NPK2(中量氮磷钾肥配施:N-P2O5-K2O-M,225-135-135-0kg.hm-2)>NPK1(低量氮磷钾肥配施:N-P2O5-K2O-M,150-90-90-0kg.hm-2)>M3(单施有机肥:N-P2O5-K2O-M,0-0-0-30000kg.hm-2)。高量氮磷钾肥配合低量有机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单施有机肥处理产量最低。与只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各处理产量分别增加37.68%、33.43%、28.32%、25.10%、24.60%、23.84%、21.46%、11.30%。在不施有机肥的3个氮磷钾施肥处理中,玉米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AE)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肥量超过225-135-135kg.hm-2(N-P2O5-K2O)时,玉米产量和AE不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不施有机肥处理不同,在氮磷钾配施有机肥的3个处理中,AE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有机肥的施用使得化肥利用效率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硝态氮的积累与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硝态氮受土壤质地影响主要分布于0~40cm土壤层次内,与化肥单施相比,有机肥导致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因此,从持续农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增加绿洲农田土壤生产力,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与当地农户普遍采用的施肥量相比,有机无机配施的情况下,适度减少化肥投入33%是合理的施肥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J].
石玉 ;
于振文 .
生态学报, 2006, (11) :3661-3669
[2]   化肥、农药和地膜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尉元明 ;
王静 ;
乔艳君 .
中国沙漠, 2005, (06) :165-171
[3]   长期施肥条件下华北平原农田硝态氮淋失风险的研究 [J].
张云贵 ;
刘宏斌 ;
李志宏 ;
林葆 ;
张夫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6) :5-10+30
[4]   长期施肥对绿洲农田土壤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J].
杨生茂 ;
李凤民 ;
索东让 ;
郭天文 ;
汪建国 ;
孙炳玲 ;
金绍龄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10) :2043-2052
[5]   沙坡头地区农田灌溉和施肥对氮淋溶量影响的研究 [J].
贾晓红 ;
李新荣 ;
肖洪浪 .
中国沙漠, 2005, (02) :81-85
[6]   稻田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力的影响 [J].
王凯荣 ;
刘鑫 ;
周卫军 ;
谢小立 ;
R.J.Buresh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6) :1041-1045
[7]   中国内陆河流域尺度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研究——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管理试验示范 [J].
肖洪浪 ;
赵文智 ;
冯起 ;
赵兴全 .
中国沙漠, 2004, (04) :3-6
[8]   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 [J].
张济世 ;
康尔泗 ;
姚进忠 ;
陈仁升 ;
蒲瑞丰 .
中国沙漠, 2004, (04) :47-52
[9]   干旱沙漠地区春小麦的水分与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J].
肖生春 ;
肖洪浪 ;
段争虎 .
中国沙漠, 2004, (03) :106-110
[10]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胡昌浩 ;
李秀英 ;
张夫道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5) :7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