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22
作者
张为
李鹏飞
杨大龙
李宝俊
丁文元
申勇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后移; 椎板成形术; 曲率指数; 轴性症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3 [骨骼手术];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MS)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7月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6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58.4岁。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减压术后通过MR I比较其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后移位距离。根据患者术后脊髓后移位的距离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2 mm;2 mm<B<4 mm;C≥4 mm),对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的丢失程度(curvature index,C I)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1个月。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3.1%±16.9%,B组患者为59.5%±22.3%,C组患者为54.3%±9.8%,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丢失指数为3.2%±2.4%,B组患者为3.1%±2.7%,C组为4.2%±3.1%,三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8.2%,B组为36.7%,C组为53.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板切除术后脊髓后移位程度与病人术后恢复程度无明显关联。脊髓后移距离与术后曲率指数亦无明显关联。脊髓后移位与术后轴性症状的程度存在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肌电图联合MRI判断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申勇 ;
任虎 ;
张英泽 ;
丁文元 ;
杨大龙 ;
徐佳欣 ;
刘法敬 ;
侯英诺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01) :42-45
[2]   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 [J].
黄玉国 ;
申勇 ;
丁文元 ;
张为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19) :1508-1509
[3]   颈3椎板切除单开门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J].
张为 ;
陈百成 ;
申勇 ;
董玉昌 ;
丁文元 ;
李宝俊 ;
姚晓光 .
中华骨科杂志, 2006, (08) :544-548
[4]   Is posterior spinal cord shifting by extensiv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clinically significant for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J].
Hatta, Y ;
Shiraishi, T ;
Hase, H ;
Yato, Y ;
Ueda, S ;
Mikami, Y ;
Harada, T ;
Ikeda, T ;
Kubo, T .
SPINE, 2005, 30 (21) :2414-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