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D-BDNF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的作用

被引:4
作者
李冠华 [1 ]
庞立伟 [1 ]
周建平 [2 ]
孙曼霁 [2 ]
姜雨鸽 [1 ]
冯泽国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2]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关键词
蛋白转导;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活动; 膜片钳; 海马神经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研究具有跨血脑屏障功能的PTD-BDNF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自发电活动的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蛋白转导结构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TD-BDNF)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突触活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DNF与PTD-BDNF作用后均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和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产生频率[sEPSC的频率:(1.4±0.5)vs(4.0±0.6),(3.9±0.5)Hz,均为P<0.01;mEPSC的频率:(4.2±1.0)vs(7.9±1.9),(7.6±1.8)Hz,均为P<0.01],并增加sEPSC的幅度但并不影响mEPSC的幅度[sEPSC的幅度:(415.7±48.0)vs(743.7±95.7),(693.7±99.9)pA,均为P<0.01;mEPSC的幅度:(34.7±4.7)vs(36.3±6.2),(36.2±4.4)pA,均为P>0.05]。BDNF与PTD-BDNF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D-BDNF可以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说明重组PTD-BDNF与BDNF有相似的电生理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68 / 4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蛋白质转导技术及其应用 [J].
陶站华 ;
王淑静 ;
刘兴汉 .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5, (02) :119-122
[2]   蛋白质转导及其内在化机制 [J].
付爱玲 ;
孙曼霁 .
生命科学, 2003, (05) :266-269
[3]   海马脑片盲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J].
刘振伟 ;
李立君 ;
刘传缋 .
生理学报, 2001, (05) :4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