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灰漠土区不同肥料配比土壤氨挥发原位监测

被引:18
作者
徐万里 [1 ,2 ]
刘骅 [1 ]
张云舒 [1 ]
王西和 [1 ]
秦巧 [1 ]
廖宗文 [2 ]
机构
[1]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氨挥发; 长期定位试验; 氮肥利用率; 原位监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17a的新疆国家灰漠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区,采用通气法对春小麦种植体系8种处理,即(1)对照(种植、不施肥,CK)、(2)施氮肥(N)、(3)施氮磷肥(NP)、(4)施氮钾肥(NK)、(5)施氮磷钾肥(NPK)、(6)施氮磷钾肥+有机肥增量(NPKM1)、(7)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常量(NPKM2)、(8)施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NPKS)的氨挥发损失与不同肥料配比、长期不同施肥土壤特性变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当地春小麦种植典型施肥模式,即"基肥撒施后机械翻耕,追肥撒施后灌水"下,在施氮量为84.97241.5 kg.hm-2的条件下,不同处理基肥氨挥发累积量为0.1942.236 kg N.hm-2之间;追肥氨挥发累积量在0.0780.210 kg N.hm-2之间,远低于基肥氨挥发量;基肥和追肥氨挥发损失氮素之和占总施氮量的0.39%1.23%。(2)相同施氮量241.5 kg.hm-2的N、NP、NK、NPK4个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1.017、0.944、1.988、2.437kg N.hm-2,氨挥发量与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r=0.951,P<0.05,n=4)。(3)施氮量分别为151.8、84.9、216.7 kg.hm-2有机肥处理NPKM1、NPKM2、NPKS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1.404、1.041、1.583 kg N.hm-2,氨挥发量与氮肥使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1,P<0.05,n=18)。以上结果表明,氨挥发不是新疆灰漠土长期定位试验春小麦体系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不同肥料配比和长期不同肥料配比造成土壤特性的变化是7种施氮肥处理氨挥发差异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565 / 45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 [J].
苏芳 ;
丁新泉 ;
高志岭 ;
黄彬香 ;
陈新平 ;
张福锁 ;
Martin Kogge ;
Volker Rmheld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3) :409-413
[2]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风洞法 [J].
黄彬香 ;
苏芳 ;
丁新泉 ;
胡小康 ;
高志岭 ;
陈新平 ;
张福锁 ;
Kogge Martin ;
Rmheld Volker .
土壤, 2006, (06) :712-716
[3]   华北农田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研究 [J].
董文旭 ;
胡春胜 ;
张玉铭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3) :46-48
[4]   膜下滴施尿素对棉花氮素吸收、分配、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李俊华 ;
马富裕 ;
郑重 ;
危常州 ;
刘梅 .
土壤肥料, 2005, (04) :40-43
[5]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氨挥发损失 [J].
张玉铭 ;
胡春胜 ;
董文旭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3) :417-419
[6]   南京两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研究 [J].
贺发云 ;
尹斌 ;
金雪霞 ;
曹兵 ;
蔡贵信 .
土壤学报, 2005, (02) :253-259
[7]   膜下滴灌棉花氮磷肥料施用效果研究 [J].
赵玲 ;
侯振安 ;
危常州 ;
冶军 ;
易正炳 ;
郭琛 ;
鲍柏杨 ;
张祥坤 ;
肖丽 .
土壤通报, 2004, (03) :307-310
[8]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邹国元 ;
王朝辉 ;
张福锁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2) :1493-1499
[9]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 [J].
王朝辉 ;
刘学军 ;
巨晓棠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2) :205-209
[10]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J].
王朝辉 ;
刘学军 ;
巨晓棠 ;
张福锁 .
生态学报, 2002, (03) :35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