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怯场之后——以环境治理困局的突破为分析对象

被引:14
作者
杨解君 [1 ,2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2] 广东省国际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治治; 环境保护; 善治; 民主;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2.06.00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备,"有法可依"已不再是法治进程中困扰人们的难题,但现实中,很多法律规范得不到执行,沦落为"软法",这使中国的"法治"表现出一种怯场的现象。以中国环境治理的困局为审视对象,可以发现"法治"怯场后表现出如下情境:"新治"——制度上求新而不改旧;"上治"——层级上依上而不信下;"党治"——组织上靠党而少民;"后治"——行动上重事后救急而轻事前防范;"奖治"——方式上重奖而弱罚;"钱治"——投入大而成效小。要使"法治"不再怯场,突破环境治理的困局,关键是要发挥多元主体的共治,让民主在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上真正地运转起来:民主参与立法,民主参与决策,民主参与问责,民主参与施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目前的体制只能使中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N].周天勇;.中国经济时报.2007,
[2]  
“区域限批”能否打在痛处.[N].武卫政;.人民日报.2007,
[3]  
热衷发奖与鲜闻问责的反差.[J].曹林;.杂文选刊(上旬版).2008, 02
[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J].
王艳 ;
丁德文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6, (04) :19-22+35
[6]   法治推进中的若干现象评析 [J].
杨解君 .
法学, 2006, (11) :92-100
[7]  
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赵华林副司长在中国水危机与公共政策论坛上透露:不建污水处理厂领导要离职..喻生;.南方都市报.2007,
[8]  
政治哲学关键词.[M].张凤阳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  
沟通与协调之途.[M].吕忠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加拿大地方政府.[M].(加)理查德·廷德尔(C.RichardTindal);(加)苏珊·诺布斯·廷德尔(SusanNobesTindal)著;于秀明;邓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