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定位资料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52
作者
陈绿文 [1 ,2 ,3 ]
张义军 [1 ]
吕伟涛 [1 ]
董万胜 [1 ]
郑栋 [1 ]
黄智慧 [3 ]
陈绍东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广东省防雷中心
关键词
人工引雷; 回击; 闪电定位系统(LLS); 探测效率; 探测精度; 定位误差;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09.08.020
中图分类号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TM866 [过电压的测量及试验];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80803 ;
摘要
闪电定位系统(LLS)是目前最主要的雷电监测手段,在雷电预警以及雷电防护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性能指标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实际检验工作一直比较缺乏。为了对闪电定位结果的精确性进行检验,利用2007/2008年广州从化人工触发闪电的近距离光电观测数据,分析了广东电网闪电定位系统对人工触发闪电事件及其回击过程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结果表明:对于14次包含有回击过程的人工触发闪电事件,闪电定位系统共探测到13次探测效率约为93%(即13/14);对于能够利用观测资料确认的62次回击过程,闪电定位系统共探测到26次,探测效率约为42%(即26/62);参与定位的站数≥3个的回击记录有24次,其中有21次回击过程属于接地点已知的地面触发闪电事件,闪电定位系统对这些回击过程接地点位置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760m;对于其中9次有雷电流直接测量结果的回击过程,闪电定位系统雷电流峰值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约为14%。
引用
收藏
页码:1896 / 19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负地闪先导—回击过程的光学观测和分析 [J].
张义军 ;
吕伟涛 ;
郑栋 ;
周恩伟 ;
陈绍东 ;
李斌 ;
陈绿文 ;
潘汉波 ;
曾昌军 .
高电压技术, 2008, (10) :2022-2029
[2]   中国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亟待研究的关键技术 [J].
陈维江 ;
陈家宏 ;
谷山强 ;
钱冠军 .
高电压技术, 2008, (10) :2009-2015
[3]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J].
陈家宏 ;
童雪芳 ;
谷山强 ;
李晓岚 .
高电压技术, 2008, (09) :1893-1897
[4]   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雷电监测网 [J].
陈家宏 ;
张勤 ;
冯万兴 ;
方玉河 .
高电压技术, 2008, (03) :425-431
[5]   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J].
陈家宏 ;
冯万兴 ;
王海涛 ;
童雪芳 ;
李晓岚 .
高电压技术 , 2007, (10) :6-10
[6]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J].
张义军 ;
孟青 ;
马明 ;
董万胜 ;
吕伟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611-620
[7]   两次超级单体雷暴的电荷结构及其地闪特征 [J].
张义军 ;
孟青 ;
吕伟涛 ;
Paul RKrehbiel ;
刘欣生 ;
周秀骥 .
科学通报, 2005, (23) :2663-2675
[8]   雷电定位系统定位误差分析 [J].
樊灵孟 ;
李志峰 ;
何宏明 ;
杨楚明 .
高电压技术, 2004, (07) :61-63
[9]   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运行情况 [J].
陈水明 ;
樊灵孟 ;
何宏明 ;
钟定珠 .
中国电力, 2001, (12) :46-50
[10]   新的综合雷电定位系统的误差计算 [J].
张勤 ;
王光财 ;
吴维宁 ;
陈家宏 ;
赵文光 .
高电压技术, 2000, (02) :54-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