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然·应然·可然——关于休谟问题的一种新思考

被引:17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武汉
关键词
休谟问题; 实然; 应然; 可然; 应然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12-095.61 [];
学科分类号
010104 ; 010105 ;
摘要
“能否从‘实然’推出‘应然’”的休谟问题,自提出以来被中西哲人从肯定和否定方面给出多种不同的解,却无一令人满意。其中最看似成功的“与人联系法”实质也不成功。在我看来,与其探索“实然”与“应然”间还无从定性的关系,不如从应然开始,探索蕴涵“应然问题”的必然前提。经分析,“应然问题”的充要条件是“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的“可然”,而“实然”则只是部分“应然问题”的间接前提。在逻辑上我们可以作从“实然”到“应然”的推导,但在实践层面只适宜从需要解决的“应然问题”开始推导“应然”。这个推导过程的关键步骤是“可然”到“应然”的过渡,其基本方法是比较评价法。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事实与价值.[M].孙伟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价值学引论.[M].袁贵仁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价值和评价.[M].(美)培里等著;刘继编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  
攻击与人性.[M].(奥)洛伦兹(Lorenz;K.)著;王守珍;吴月娇译;.作家出版社.1987,
[5]  
语言、真理与逻辑.[M].[英]艾耶尔(A·J· Ayer) 著;尹大贻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6]   哈贝马斯的社会真理观 [J].
龚群 .
哲学研究, 1998, (12) :37-43
[7]   休谟问题及其意义 [J].
孙伟平 .
哲学研究, 1997, (08) :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