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部延迟型冷害的地区分布规律

被引:6
作者
Chilling Injury Research Group
机构
[1] 东北冷害科研协作组
关键词
冷害年; 危险度; 发生频率; 生长季; 喜温作物; 危险系数; 无霜期; 低温冷害; 气象灾害; 活动积温; 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国东北部无霜期较短,温度较低,生长季大于10℃的活动积温较少。高温年容易获得高产,低温年往往歉收,温度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低温冷害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建国以来,较大范围的低温冷害就发生过8次,近十多年里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频率相当高。 实地考察表明,冷害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很大的、分析冷害危险程度的分布规律,可以为因地制宜制定防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辽宁省水稻低温冷害及品种热量分区 [J].
董春田 ;
刘政国 ;
吴文钧 ;
刘恒吉 .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06) :50-58
[2]   玉米冷害及冷害措施鉴定 [J].
孙玉亭 ;
赵洪凯 .
农业气象, 1980, (01) :39-45
[3]   高粱低温冷害及其防御途径 [J].
潘铁夫 ;
冯绍印 ;
丁希泉 ;
肖永瑚 ;
郑秀梅 .
农业气象, 1979, (00) :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