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草甸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数量研究 Ⅰ.群落组成分析

被引:16
作者
张大勇
王刚
杜国祯
李峰
机构
[1]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2] 甘南州畜牧学校
[3] 马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弃耕地; 演替:; 种多样性; 种-多度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由植被的空间序列推断时间上演替系列的方法对甘南亚高山草甸弃耕地上的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弃耕初期,莎草、禾草类在群落中的地位从开始时的71%急剧地下降到弃耕十二年时的6%;以后随着密丛型的莎草、禾草的侵入,它们地位又开始上升而恢复到30%—40%;杂类草的地位在开始时上升较快,而到了后期又有所下降;毒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基本稳定,保持在10%左右。(2)群落的种丰富度、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弃耕年限增加而增大,而群落优势度随弃耕年限而减小。(3)优势度-多样性曲线在弃耕初期为几何分布型,中后期演变为对数正态分布型,而对放牧顶极群落又近似于MacArthur分布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马衔山林区森林植被进展演替过程中的种群动态 [J].
王孝安 .
林业科学, 1984, (02) :212-216
[2]   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Ⅰ.物种多样性 [J].
彭少麟 ;
王伯荪 .
生态科学, 1983, (01) :11-17
[3]   针茅草原放牧演替中种群消长的数学模型 [J].
陈庆诚 ;
赵松岭 ;
杨凤翔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1, (04) :323-328
[4]  
理论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美]梅(R·M· May) 著, 1980
[5]  
Vegetation science concepts I. Initial floristic composition, a factor in old-field vegetation development with 2 figs[J] . Frank E. Egler.Vegetatio Acta Geobotanica . 195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