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侧柏林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

被引:6
作者
史宇 [1 ]
余新晓 [2 ]
张佳音 [3 ]
机构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时滞效应; 林冠截留; 侧柏; 北京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38 [侧柏];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林内降雨通常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刻上都要迟于林外降雨,这种作用可称之为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峰山林场,利用侧柏林样地林内和林外的两台全自动激光雨滴谱仪在2010年雨季自动观测获取的数据,研究了典型场降雨的林内降雨时滞效应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18场完整降雨中林内降雨在开始时间上均晚于林外降雨,平均延滞时间为21 min;而降雨结束的时间绝大部分也出现了明显的延滞现象,平均延滞时间为46 min。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林内降雨延滞开始时间随延滞期的雨强增大呈对数曲线递减,延滞结束时间随场降雨量增大而呈对数曲线递增。林冠层对林内降雨的延滞作用可有效的削减洪峰流量和延长汇流时间,对减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产生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199 / 42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秦岭天然次生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 [J].
陈书军 ;
陈存根 ;
邹伯才 ;
张硕新 ;
王得祥 ;
侯琳 .
生态学报, 2012, 32 (04) :138-146
[2]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耗水分配规律 [J].
陈丽华 ;
杨新兵 ;
鲁绍伟 ;
孙庆艳 ;
肖洋 ;
王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S2) (S2) :182-187
[3]   北京密云水库油松人工林对降水分配的影响 [J].
肖洋 ;
陈丽华 ;
余新晓 ;
杨新兵 ;
孙庆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3) :154-157
[4]   良好植被区泥石流防治初探 [J].
陈晓清 ;
崔鹏 ;
韦方强 .
山地学报, 2006, (03) :333-339
[5]   不同林分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 [J].
张振明 ;
余新晓 ;
牛健植 ;
鲁绍伟 ;
宋维峰 ;
刘秀萍 ;
张颖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3) :139-143
[6]   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的争论 [J].
陈军锋 ;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474-480
[7]   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
王礼先 ;
张志强 ;
不详 .
世界林业研究 , 1998, (06) :15-24
[8]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降水截留规律的数量分析 [J].
温远光,刘世荣 .
林业科学, 1995, (04) :289-298
[9]  
北京密云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林分对降雨分配过程研究[D]. 李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2
[10]  
森林生态水文[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余新晓等著, 2004